TOP
山東博興建設兩萬畝農田灌溉示范工程
[ 編輯:admin | 時間:2013-04-07 10:17:40
| 瀏覽:924次 | 來源:濱州傳媒網-濱州日報 | 作者: ]
近日,在博興縣曹王鎮(zhèn)趙馮村附近的山東博農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地片,工人正在安置塑料輸水軟管,為新栽樹木澆水。博農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汝正介紹:“公司流轉的7000畝土地,普灌一遍由原來的20多天降至現在七八天,灌溉成本也大幅降低。”
博興縣農業(yè)綜合開發(fā)辦李樹安主任告訴記者,去年該縣爭取了國家農業(yè)開發(fā)2萬畝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分別在井灌區(qū)的曹王鎮(zhèn)和引黃灌區(qū)的純化鎮(zhèn)實施,兩個項目上級財政投資分別為1230萬元、1200萬元,工程4月底相繼竣工,屆時兩個鎮(zhèn)15個村的5612個農戶將受益。 井灌區(qū):“十配套”提高農田的“裝備”水平 在井灌區(qū)的曹王鎮(zhèn),鎮(zhèn)水利站長王興勇告訴記者,由于地下水位下降、原來的機井出水量減少,加上澆灌設施老化,一眼井一天澆灌3畝地,費時、費電、浪費水,澆灌成本上漲。 曹王鎮(zhèn)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,涉及大小韓、東西趙、老官、朱官、東孫、閆家等8個行政村、3728個農戶。去年9月動工開建,今年4月20日前完工。通過項目建設,為農田進行“溝、渠、路、林、橋、涵、機、電、井、泵”10配套,農田裝備水平高,產出能力將獲得提升。 在項目區(qū),新打機井72眼,裝備“機電井”183眼,全部配套地下井池、無井房射頻卡控制器以及輸變電線路;新配備150KVA變壓器2臺、120KVA變壓器1臺,鋪設高低壓輸電線路25.1公里;新開挖排水溝渠22條,總長40.6公里;鋪設PVC輸水管道68.7公里;新建生產橋10座、維修7座,新建過路涵、進地涵241座;修建砂石路40.6公里,其中,5米生產路5.9公里、4米田間路34.7公里;栽植樹木速生楊、法桐等4萬株。 大程村負責施工的程樹忠說,項目完成后,項目區(qū)內一望無邊綠油油的麥田上看見的是:田成方,林成網,溝相通,路相連,整齊劃一的出水口和射頻控制器;輸水管線、電纜等全部埋在地下;原來的機井房都沒有了。項目區(qū)內作物澆灌,將輸水管與出水口對接,射頻卡在射頻控制器感應區(qū)輕輕一掃,澆地程序啟動,快捷方便。 引黃灌區(qū):實現管道節(jié)水與防滲襯砌渠道自流灌溉 處在引黃灌區(qū)內的純化鎮(zhèn)的前王文、東西王文、三里、周劉、崔家等7個村萬畝土地,因為溝渠年久失修,功能退化,灌溉困難。 3月26日下午,正在棉花地里收拾棉柴的東王文村67歲的孫憲德告訴記者,因為水澆條件差,一年只能澆一次水,盡管棉花的效益一直不好,他家6畝土地一直種著棉花,F在,地整好了,路是路,溝是溝,渠是渠,種、收、澆灌方便了。 純化鎮(zhèn)的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,上級財政投資1200萬元,其中建設2600畝的低壓管道節(jié)水灌溉和7400畝的防滲襯砌渠道自流灌溉。通過項目建設,實現“溝、渠、路、林、橋、涵、閘、泵站”八配套,旱能澆、澇能排。 項目區(qū)開挖疏浚溝渠40.3公里;新建、維修各類配套建筑物414座;襯砌防滲渠道17.2公里;埋設地下PVC低壓管道19.85公里;新建泵站一處;修整砂石路40.75公里;植樹4.09萬株;組建農民用水協會1個。項目去年6月開工,今年4月10日全面建成。建成后,低壓管道節(jié)水的2600畝實現一級提水自流灌溉,7000畝實現防滲襯砌渠道自流灌溉。 高標準示范:高效節(jié)能的惠民工程 據了解,博興的兩個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,都是高效節(jié)能的惠民項目。井灌區(qū)與改造前比較,灌溉水利用系數大大提高,按目前的可供水量與項目實施后實際用水量計算,50%年份可節(jié)水129.8萬立方米;引黃灌區(qū)PVC管道與防滲襯砌渠道代替土渠輸水,基本杜絕了輸水過程的水資源浪費,全年節(jié)水82萬立方米。 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,成為近幾年來農業(yè)綜合開發(fā)中的精品工程。在井灌區(qū),沒改造之前,因農田基礎設施年久失修,路窄、路少,不成方連片,不適合機械化作業(yè);機井少、井淺,設備老化,上水量少,一口井一天澆不了多少地。 “博農”公司是一家玉米、小麥良種繁育及商品雜糧生產、加工的涉農企業(yè)。曹王鎮(zhèn)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的1萬畝土地,2011年已有7000畝被“博農”公司流轉,另外3000畝已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形式與農戶聯營,“博農”借上了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的東風,企業(yè)自籌資金86萬元用于項目的配套建設,經過精心裝備的農田,一開始就讓企業(yè)嘗到了甜頭。 分管生產的副經理孫汝正給記者算出了一筆賬,他說:“改造前,澆地一眼井用‘小白龍’輸水管最多用到600米長,一天澆不了3畝地,現在好了,‘小白龍’輸水管最多用30米,澆地的工效提高了一倍。用電也節(jié)省多了,原來澆地一畝電耗35度,現在降至13度。公司7000畝土地原來普澆一遍至少需要20多天,現在只用七八天。”曹王鎮(zhèn)水利站長王興勇說:“原來地頭上的機井房沒有了,一個機井房占地10平方米左右,而現在的機井、射頻控制器占地只有2平方米左右,大大節(jié)省了土地。” 相關新聞
評論
|
![]() ![]() 熱門文章
|